12月14日下午,古籍研究所特聘西北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多洛肯教授来我所开展了以《机遇与挑战——当下古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为主题的讲座。
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现状分析
多洛肯教授对元明清文献以及少数民族文学有专门深入地研究,他指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学科建设优势与不足并存,由于正统观念、大汉族主义和民族界限的影响,一段时间内,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还处于相对薄弱的局面。但随着杨义教授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号召和文学真实品格的挖掘,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二、古代少数民族文学与中原文学的相互影响
多洛肯教授指出汉族文学在元代发生转变,就其原因而言可分析为蒙古文学对汉族文学的影响,汉族文学进入元代,随着统治阶级的易主,原有汉族文学无法完整的继续固有原来的文学样式,出现了中原文学的胡化和边疆文明汉化的现象。
为了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这种影响,多洛肯教授以《莺莺传》和《西厢记》主题、人物形象塑造的改变为例展开讲解,并提出《西厢记》诸宫调的创作者受游牧民族两性风俗的影响,为其文学作品中展示的崔张二人感情的合理性提供了宽松的伦理空间,这体现了草原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文化交流与文风融合。
多洛肯教授总结认为元代文学记录了多民族国家文学发展史,文学研究要有中华多民族史观,要以历史性、共时性眼光看待元代的文学乃至后代少数民族王朝统治下的古代文学。
三、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方法和特点
少数民族文学是多民族人民用其母语及汉语进行的文学创作。用双语创作的古代文学作品并不少见,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要求文学创作者具备少数民族身份和文学作品内容具备少数民族特征这两个要素。
对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兴于八十年代。但由于与主流学术研究领域存在距离以及分科治学的不足,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存在自我局限性。所以,当代对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需要站在跨学科的角度,多元思考。
多洛肯教授提到了三个入手点,即作家(考虑身份意识),批评家(从文学批评角度解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民族特征的解读)。多洛肯教授举出了他多年研究的实例,通过云南少数民族族谱和家族文化文献资料的整理以及田野调查,可以发现当地民族文学有着追求主流美学的风格和模仿唐宋诗风的特点。因此,多洛肯教授鼓励大家要重视少数民族文人以及他们利用汉文进行的创作实践,以及他们作品中的的汉化特质。
文学创作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文学研究要有家族学、地域学的意识。文献整理是学术研究切入的基础,应将古代文学的研究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结合起来。
四、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几点建议
加强对少数民族文论文献的整理。
多洛肯教授以他整理研究《滇南诗略》入手提示大家走出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偏见,着重把握文学接受与文学交往,注重文学文本和文学本体研究;注重少数民族文人的行迹和交游研究;具有明确的文献整理意识,对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序跋进行点校和考证。
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多角度、多方位和多层面研究。
要从地域文化、宗族血缘和家族文化切入,多角度共同研究,将少数民族文学提升到学术史研究的层面。对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还可以从文人文学交往中的诗文唱和、评点序跋以及来往书信进行深入。
(3)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学术论文选题建议。
多洛肯教授提到关于学术论文的选题,可以尝试从研究二三流甚至更低的少数民族作家入手,以小见大,抽丝剥茧,整理相关文献,从文学接受、文学传播和文学批评的角度挖掘少数民族作家背后的学术意义。
最后,丁宏武教授从三个方面对讲座进行了总结:
讲座更新了大家对少数民族学者的认识,对甘肃学者治学态度的认识。文献学专家不仅仅要精通古籍整理和校注,更要扩宽视野,了解文学理论和民俗学、历史学等方方面面知识
学术研究必须要关注学术热点,站在学术地图、大中华文学史的视角,以文学为本位,以历史为思维,以民俗为视角,注意文学接受和文学交往。
充分认识到文学接受和文学交往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要多思、考多体味才能在研究中创新和出新。
陈骘南撰文
Copyright©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登陆
陇ICP备17000462号-1